治疗免疫性溶血哪些方法比较好

时间: 2015-12-08 10:15:31 来源: 求医网

  临床上,免疫性溶血的发病,患者会有头昏、乏力、皮肤干燥,还有头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减退等,严重时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发生心功能衰竭。因此,对于免疫性溶血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治疗免疫性溶血哪些方法比较好呢?临床上,医生建议使用中药,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溶血症状,弥补化疗对正常血细胞的损伤,减小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克服化疗的耐药性,重建及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在治疗免疫性溶血疗效显著。

  治疗免疫性溶血比较好的方法如下:

  1、达那唑: 达那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能遏制补体与红细胞的结合。可与激素合用,待贫血纠正后,可将激素逐渐减停,以达那唑维持。也有激素无效,用达那唑达到缓解免疫性溶血的报道。

  2、血浆置换:在正常人,血浆置换1~1.5 个血浆容积,可有效降低血清IgG 水平约50%。但由于免疫性溶血抗体持续产生和大量IgG 分布在血管外,从而限制了血浆置换的疗效。

  3、免疫遏制剂:对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治疗不能达缓解;有脾切除禁忌证;每日需较大剂量强的松(>15mg)维持血液学改善者。应用硫唑嘌呤50~200mg/d;环磷酰胺50~150mg/d。血液学缓解后,先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后减少免疫遏制剂至维持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免疫性溶血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骨髓遏制等副作用。

  4、脾切除: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周免疫性溶血和贫血无改善;或每日需较大剂量强的松(>15mg)以维持血液学的改善;或不能耐受强的松、免疫遏制剂治疗,或有禁忌证者应考虑脾切除治疗。脾切除前较好做51Cr红细胞寿命和扣留试验,判断切脾疗效。免疫性溶血患者脾切除的适应症:

  (1)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者。

  (2)经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者。

  (3)需长期用较大剂量激素才能维持血红蛋白于正常水平者。

  (4)激素与免疫遏制药联用仍不能控制溶血者。

  (5)经常反复发作者。

  温抗体型免疫性溶血患者脾切除后约有50%的原发性者、30%的继发性者可获缓解。冷抗体型免疫性溶血患者脾切除治疗仅少数病例有效。

  以上就是“治疗免疫性溶血哪些方法比较好”的详细内容,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免疫性溶血是人体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因素,从而导致机体内红细胞过早加速破坏,从而临床上出现贫血症状。免疫性溶血明确诊断后应继续寻找有无原发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才能使免疫性溶血真正得到治愈。免疫性溶血治疗期间应遵嘱定时服药,特别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不可随意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会引起疾病加重及出现严重并发症。

来源资料:《国内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 第17期


查看更多关于“治疗免疫性溶血哪些方法比较好”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检查、有核红细胞检查
常用药品:
胸腺肽肠溶片、奇莫欣、注射用胸腺肽、转移因子注射液
相关疾病: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免疫性溶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