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生病之后的第一想法就是去医院进行及时的治疗,对于癌性疼痛患者也不例外,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治疗癌性疼痛方法中哪种见效最快。
一、外科治疗
1.脊髓后正中后索点状切开术(PMM):动物实验和尸体神经解剖均证实,内脏痛觉的上行传导通路很大部分是经由脊髓背柱上行的,特别是对于盆腔和下腹部的内脏痛觉传导,脊髓背柱的作用甚至要超过脊髓丘脑束。PMM正是选择性切断了脊髓背柱中间部传导内脏痛觉的神经纤维。
PMM的优点:PMM选择性切断DC中间部的痛觉传导纤维,而不损伤脊髓丘脑束等其他的重要结构。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创伤很小、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能够有效控制疼痛症状,减少麻醉止痛剂的用量,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其他治疗创造条件,具有巨大的医疗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2.脊髓止痛手术:根据癌性内脏痛的不同部位和特点,考虑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和脊髓前联合切断术。由于手术损毁脊髓结构,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运动或感觉障碍,因此,要结合病人的总体机能状况,慎重选择。
对于可能治愈的癌症患者,确切有效的止痛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使其顺利地完成临床放疗、化疗等缓肿瘤治疗计划,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有效的止痛可以使其获得较为舒适的带瘤生存,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根据WHO公布的资料,单纯使用止痛药物可使90%的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二、药物治疗
1.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原则:
(1)尽量口服给药,便于长期用药,可以减少依赖性和成瘾性。
(2)有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出现疼痛时再给药。
(3)按阶梯给药,根据WH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
(4)用药应该个体化。
(5)注意使用抗焦虑、抗抑郁和激素等辅助药物,可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2.癌性疼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1)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2)第二阶梯: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意止痛时或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可待因,一般建议与第一阶梯药物合用,因为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第一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第二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二者合用可增强镇痛效果。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辅助药。
(3)第三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癌性疼痛,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药物疗效差时使用,主要药物为吗啡,也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来源资料:《国内肿瘤临床》 2002年 第1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