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一般依据哪些标准

时间: 2016-01-12 13:57:55 来源: 求医网

  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一般依据哪些标准?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对小儿危害性非常大的疾病,该疾病常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等症状,严重侵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家长在日常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小儿脑性瘫痪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那么,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一般依据哪些标准呢?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如下:

  (1)早期表现:

  ①精神症状:过度激惹,经常持续哭闹,很难入睡。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及体位改变反应剧烈,全身抖动,哭叫似惊吓状。

  ②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及吞咽不协调,体重增长缓慢。

  ③护理困难:穿衣时很难将手臂伸入袖内,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分开,洗澡时脚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面时,婴儿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并伴有哭闹。

  (2)运动功能障碍:均表现为:

  ①运动发育落后:包括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迟缓,主动运动减少。

  ②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亢进、肌强直、肌张力低下及肌张力不协调。

  ③姿势异常:静止时姿势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活动时姿势异常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④反射异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以及Vojta姿势反射样式异常,Vojta姿势反射包括牵拉反射、抬躯反射、Collin水平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悬垂反射。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评估和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辅助检查仅帮助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判断预后。我国(1988)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的3条诊断标准是:①婴儿期出现中枢性瘫痪;②伴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③除外进行性疾病导致的中枢性瘫及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以上就是关于“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一般依据哪些标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早发现早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该疾病的预后是很关键的,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的致残率。建议家长带孩子诊治的时候还需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以免误诊误治,耽误病情。

来源资料:《现代康复》 2001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小儿脑性瘫痪一般依据哪些标准”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脑CT检查、颅脑CT检查
常用药品:
巴氯芬片、肌氨肽苷注射液、丹曲林钠胶囊
相关疾病: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痉挛性脑瘫、进行性延髓麻痹

小儿脑性瘫痪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