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大肠癌时都用哪些方法

时间: 2015-09-30 13:27:57 来源: 求医网

  当我们的大肠出现问题时,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都会受到这个疾病的影响,常见的疾病就是大肠癌,所以,大肠癌在早期就应该被患者所发现,不要让这个部位的癌症,进一步影响我们的生理功能,不然在大肠癌继续发展以后,患者就可能出现很多肠胃方面的并发症。

  一、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不仅有助于大肠癌的正确诊断,而且可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癌侵袭转移状况及作为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参考,局部征象尤应注意肠梗阻,腹块及腹部压痛体征,由于绝大多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故直肠指检应必不可少,凡遇患者有便血,大便习性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进行直肠指检,检查时了解肛门或直肠有无狭窄,指套是否沾有血液,如触及肿块,应明确其部位,形态,病灶范围,基底部的活动及其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常可启示大肠癌的诊断,凡中年以上出现原因不明体重减轻,贫血,大便习惯改变,粘液便,血便,肠梗阻等症者,均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为早期发现大肠癌,对于一些无明显症状但具有大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本人罹患过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血吸虫病或接受过盆腔放疗,胆囊切除术者,均应定期随访和复查。

  目前由于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内镜病理组织取材活检变得十分简便易行,因此确诊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并不十分困难,而大肠癌早期发现尚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早期大肠癌常症状隐匿,前来就诊者往往癌肿已届晚期此外,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早期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通过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或对有大肠癌家族史或确诊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监测是发现早期癌的重要途径,由于癌的确诊常依赖于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因此,任何形式的普查必须考虑工作量,经济花费及社会承受力,进行初筛试验缩小高危人群可弥补纤维结肠镜在应用上的不足,即使单纯从筛检效率考虑,初筛试验亦能提高纤维结肠镜的检出效果,例如在万余人的普查中,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纯乙状结肠镜及免疫潜血-肠镜序贯普查的结果,发现经初筛试验后,可使乙状结肠镜对癌的检出率先0.14%上升到0.43%。

来源资料:《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 第1期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大肠癌时都用哪些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肿瘤科、外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直肠指检、匿血试验检查、端粒酶活性检查
常用药品:
消癌平片、去氧氟尿苷胶囊、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
相关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肺水肿

大肠癌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