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治疗/预防

时间: 2015-06-29 11:14:04 来源: 求医网

   有些人经常不明原因发热,热度又不高,多在37.5℃~38.2℃。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的,称为长期低热。中医认为,低热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有邪犯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又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痰郁等证型。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时注意不同类型的病症有一些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

  外感

  邪犯少阳:证见低热,咽干口苦,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生姜12克,大枣20克。

  湿热伤表:证见低热,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嗜睡,苔腻,脉濡。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藿香15克,半夏10克,佩兰15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白蔻仁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茵陈20克,菖蒲9克,滑石3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

  内伤

  阴虚内热:证见低热,午后潮热,阵发头面火热感,烦躁,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化裁:青蒿30克,地骨皮15克,知母15克,牡丹皮12克,秦艽10克,鳖甲15克,银柴胡12克,甘草6克,生地黄15克。

  血虚发热:证见低热,面色苍白,疲倦,头晕,心悸,月经量或少或过多,舌淡,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方用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化裁:黄芪2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6克,川芎10克,枸杞15克,何首乌30克,甘草9克。

  气虚阳浮:证见长期低热,肢倦懒言,易出汗,大便稀,食少舌质淡,脉大无力。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橘皮12克,升麻6克,柴胡9克,雄黄3克(冲服),当归12克,炙甘草6克。

  气郁发热:证见低热,阵见微热或情绪波动时身热,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头痛,胁痛,饮食不下,月经不调,口苦,苔微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5克,山栀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2克,生姜3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血瘀发热:证见低热,昼轻夜重,体内局部刺痛,面色晦黯,肌肤甲错,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行腹痛或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点,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0克,红花9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柴胡15克,枳壳12克,桔梗15克,生地黄15克,牛膝12克,甘草 6克。

  痰郁发热:证见低热,胸闷呕恶,或肢体局部发热难忍,咽喉或有哽塞,咳或有痰,苔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菖蒲10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木香6克,甘草3克。

  
    不明原因发热的预防方法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宜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

来源资料:《疑难病杂志》 2007年 第3期


查看更多关于“不明原因发热治疗/预防”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胸部
相关检查:
体温测量、骨髓有核细胞总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
常用药品: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方刻林、赛美维、鼻渊通窍颗粒
相关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阳虚发热、肝结核、心火上炎、淋巴癌

不明原因发热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