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障碍症状诊断/鉴别

时间: 2015-04-02 10:21:15 来源: 求医网

  营养障碍易混淆的症状:

  1、少年型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本病又称(Kugelberg-welander,进行性肌萎缩),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青少年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萎缩,对称性分布,与肌病相似,但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为神经原性损害,肌肉病理为群组性萎缩,符合失神经支配。

  2、慢性多发性肌炎:无遗传病史,病情进展较缓慢,症状常有起伏,肌无力的程度比肌萎缩明显。常有疼痛和压痛,血沉增快。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肉病理符合肌炎的改变,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较好。

  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该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首先累及远端手部和足部的小肌肉,无假性肥大,早期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无力,偶见面肌、眼肌或咽喉肌无力。进展缓慢,逐渐出现肌强直和肌萎缩。肌肉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可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及胸锁乳突肌,故病人面部瘦长,呈斧头面、鹅颈。有的病人还可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多数病人有白内障、脱发、性功能障碍、不孕、智力低下等表现。晚期可出现瘫痪和心肌损害,血清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及肌肉病理有助于鉴别。

  4、消瘦: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10%时,即称为消瘦。这里所指的消瘦一般都是短期内呈进行性的,有体重下降前后测的体重数值对照,且有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以及皮下脂肪减少,肌肉瘦弱,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旁证。至于脱水与水肿消退后的体重下降,不能称为消瘦。

来源资料:《中医药通报》 2006年 第2期


查看更多关于“营养障碍症状诊断/鉴别”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身体器官功能与营养检查、生长激素检查、体格测量
常用药品:
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
相关疾病:
食积胃病、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雷诺综合征、结肠炎

营养障碍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