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中颈动脉斑块彩超检查

时间: 2014-12-01 17:31:57 来源: 求医网

  【摘要】 目的 对拟行颈内动脉注射药物治疗56例脑梗塞病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超声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56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行双功能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内壁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8例,余均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结论 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位置的确定,为临床颈内动脉注射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其方法灵活、无损害。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硬化 彩色多普勒

  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老年病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便是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6例经证实的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行双侧颈动脉检查,以配合临床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皆为发病在5天之内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8例,城乡无差别,年龄52~77岁,平均61岁,其中有不同程度高血压18例,有糖尿病者11例,两者并存7例。

  1.2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其颈部,检查时头偏向对侧,探头置于颈部,自下而上先纵向颈动脉后横向仔细观察其内径、血管壁、内-中膜的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及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

  1.3 使用仪器 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500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超宽变频探头,频率为8.9~11MHz。

  1.4 判断标准 硬化斑块的分型,按通常所用方法 [1] :(1)内膜不光滑,回声增强、增厚,局部轻微隆起为扁平斑;(2)斑块凸出管腔,回声强弱不均,表面光滑连续为软斑;(3)斑块较大,基底较宽,表面出现凹凸。边缘回声较低为溃疡斑;(4)斑块高低不平,强回声,后伴声影为硬斑。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病变表现 56例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的有8例,余均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颈内动脉内膜病变多在其始段的后壁及外侧壁(图1);颈总动脉的斑块形成多位于分叉处的后壁(图2),其阻塞程度均<5%,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变化。1例左颈内动脉溃疡斑块形成完全阻塞,该侧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2例颈总动脉内软斑阻塞程度超过60%~70%,此处血流速度加快,而远端流速较对侧减低。图1图2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分型 见表1。

  表1 56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与分型部位

  3 讨论

  老年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使生活质量降低,对于此病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脑梗塞是常见原因,脑梗塞 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国外文献报道,68%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在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中,60%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2] 。动脉硬化的早期即表现为中—内中膜增厚,但无明显管腔狭窄,本组病例斑块多位于颈膨大后壁或颈内动脉起始部,但真正狭窄(>70%)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仅有3例,据报道 [3] ,低回声和不均质斑块同溃疡性斑块一样与脑血栓密切相关,而强回声和均质斑块与血栓发生联系甚微,这与我们观察结果相符。脑梗塞所致偏瘫,现在临床采用颈内动脉用药,以便更快捷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颈内动脉是人体大脑的直接供血通路,常被优选为用药途径。对脑梗塞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其硬化斑块位置不确定,盲穿易导致斑块的脱落,引起再梗塞。应用现代的高分辨力多功能的超声检查,很直接地显示斑块的位置、性质,能指导穿刺,避开斑块,减少损害,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经超声检查后做治疗的病人无一例穿刺后引起再梗塞。高分辨多功能的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位置的确定,为临床颈内动脉注射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

来源资料:《国内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彩色多普勒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


查看更多关于“脑梗塞中颈动脉斑块彩超检查”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急诊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胸部、全身
相关检查:
B超检查、颈部MRI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脑部CT、颈动脉搏动检查、血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阿司匹林肠溶片、考来烯胺、解毒降脂胶囊、普伐他汀钠片
相关疾病:
中风、高血压、高血脂

颈动脉斑块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