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腹股沟疼痛的诊断方法

时间: 2014-12-01 15:28:49 来源: 求医网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部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很高,而且危害严重,一旦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则会产生严重后果,轻则腰腿痛、腹股沟疼痛反复发作无法消除,重则大小便失常、下肢瘫痪,所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要及时,而治疗前的诊断则是及时治疗的关键所在。

  腰椎间盘突出自我症状诊断:

  1、可以轻轻的咳嗽一声或者数声,看腰疼是否加重。

  2、仰卧位,然后做起,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3、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4、仰卧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左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疼痛症状能否缓解。

  5、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腰椎间盘突出物理诊断:

  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2、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诊断:

  1、腰椎X线平片: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

  2、CT检查: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检查: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4、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查看更多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腹股沟疼痛的诊断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骨科、外科、内科、妇产科
患者部位:
下肢
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CT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
常用药品:
谷丙甘氨酸胶囊、金鸡胶囊、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相关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炎、腹股沟疝、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炎、卵巢扭转

腹股沟疼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