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训。阳虚外感,特别是脏腑阳气虚弱的外感,治表治里或表里兼顾,要权衡表里轻重而施。仲景有伤寒下后表里缓急先后治法的遗则。大凡外证未除,里证虚寒严重的,当先救里后解表;若里和表未解者,则急当救表。而表里证均不甚急者,可解表救里兼施。那么引起脾阳虚的病因有哪些呢?
脾阳虚: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
脾阳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