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脾大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脾大相类似的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难经·五十六难》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 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发肌肤。”其症状的描述与肝硬化引起的 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的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单腹胀”“水臌”的范畴。脾大属于肝硬化重要表象,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一)气滞湿阻: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二)气滞血瘀: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三)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 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四)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治则:温中化湿。
(五)脾肾阳虚 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 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六)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黄短,大便干,或见齿鼻衄血。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治则: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七)气血两虚型:头晕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胁隐痛,舌质淡苔薄 白,脉象虚弱。治则:补益气血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wptiiseserri6oeox6uo6vie_1.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