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肌无力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后可部分恢复。全身肌肉均可受累,以眼肌为主。呼吸肌受累则出现肌无力危象,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历代医著对肌性肌无力虽未见较完备而系统的记载,但从肌性肌无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来看,应属中医的虚损证。中医针灸对肌性肌无力有较好效果,多能获愈。对其他早期症候较轻的肌性肌无力,也有疗效,但需配合药物同治。
肌性肌无力的中医治疗:
(一)取穴主穴:攒竹、阳白、鱼腰、合谷、百会。
配穴:眼肌下垂加外关、光明、三阴交、足三里;复视加睛明、风池。
(二)治法每次取主穴3穴,肌性肌无力患者可配穴据症取1~2穴。眼周穴位可单穴直刺,亦可透穴刺,如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等。睛明、攒竹穴,用30号毫针,直刺以得气为度,用轻雀啄法行针半至1分钟,其余眼区穴用捻转略加提插之法,亦运针半至1分钟。刺激宜轻,不留针。四肢穴则取紧插慢提,前重后轻的补法,得气后留针30~45分钟。百会穴用米粒大艾炷无疤痕着肤灸3壮,亦可用艾条灸15分钟。
来源资料:《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1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