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征常因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引起症状而就医。肩袖组织是保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容易被医务人员误诊为“肩周炎”,患者往往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所以治疗周期长、效果很差。提早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治,患者在诊治的时候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以免发生误诊,耽误治疗。
肩峰下撞击征的发病机制如下:
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尤其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反复的撞击促使滑囊、肌腱发生损伤、退变,乃至发生肌腱断裂。因为陕北地区体力劳动者多,所以肩峰下撞击和肩袖损伤的患者很多。
依据撞击征的病理学表现,可以将其分成3期。第1期:又称水肿出血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第2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多见于中年患者;第3期:即肌腱断裂期,主要病理变化是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反复损伤、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肌腱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cacivtpzcxortxwwzxi3tiia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