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征的病因及损伤机制

时间: 2015-01-22 18:39:06 来源: 求医网

  肩峰下撞击征的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许多患者有肩部过度活动的病史,部分患者有肩部外伤史。肩部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肩峰外侧,或位于二头肌腱沟处,有时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我们在日常还需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多加了解,提早预防。

  肩峰下撞击征的病因及损伤机制如下:

  1.原发性撞击:neer于1972年指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系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以及二头肌腱长头的病变,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他特别指出,肱骨头并非与整个肩峰发生撞击,而是与肩峰前外缘发生撞击。

  2.继发性撞击:morrison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为明显。肩部外展时,肩袖对肱骨头的压抑力量下降,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

  3.肩关节不稳:一些学者认为盂肱关节不稳会导致肩峰下撞击,他们认为,关节过度松弛会导致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发生撞击。尤其常见于从事肩部训练的运动员,如游泳,棒垒球的投手等。


查看更多关于“肩峰下撞击征的病因及损伤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上肢
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骨显像检查、X线片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常用药品: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酮洛芬凝胶、布洛芬缓释混悬液
相关疾病:
肩周炎、肩峰下撞击征、滑囊炎、肩袖损伤

撞击征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