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诊断足跟痛

时间: 2014-11-17 16:13:46 来源: 求医网

  足跟痛症属中医“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病日久,气血损伤,肝肾不足,则使病情缠绵难愈。以局部疼痛,固定不移,行走则痛甚为主要表现。中医诊断辩证一般分为下面几个类型。

  1、风邪侵袭型:症见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脉浮。

  2、寒邪阻滞型:症见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遇寒则甚,或伴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紧。

  3、湿邪重着型:症见局部疼痛,行走不利,疼痛固定,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下肢麻木,手足沉重,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4、湿热阻滞型:症见局部灼热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伴口渴胸闷,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5、痰瘀阻滞型:症见局部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6、气血亏虚型:症见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7、肝肾不足型:症见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肢软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8、肝肾阴虚型:症见局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目眩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眼目干涩。舌红苔薄黄干,脉细数。

来源资料:《中医杂志》2004年4月第45卷第4期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如何诊断足跟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内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下肢
相关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B型超声波检查、夫欧契试验、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
常用药品:
头孢克洛颗粒、藤黄健骨丸、通络生骨胶囊、肾骨胶囊、珍牡肾骨胶囊
相关疾病:
疼痛性脂肪疝、跟骨骨刺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跖管综合征

足跟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