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疾病是引起背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用于腰椎间盘疾患诊断的影像学技术进展较大,其中包括 X 线平片、 椎间盘造影、CT、超声波、磁共振及脊髓造影等。在一般情况下,普通 X 线平 片即可达诊断目的,困难者则需采用磁共振(或参考超声波及 CT 检查,但其确诊率较低)。
腰椎 X 线平片,腰椎后前位片(正位) 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宽度于病变早期多无改变;如病程较久,则显示 椎间隙狭窄,并于椎体边缘有各种形态的骨刺出现。棘突的偏移虽较常见,但不 一定有什么意义。 腰椎侧位片其诊断价值较前者更为重要。 ①多数病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急性发作者。 ②椎体型中的前缘型可于侧位片上显示典型的三角形骨裂征等。 ③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骨刺形成表明病程较长。 ④椎间盘钙化(罕见)或脱出的髓核钙化(稍多见),主要在侧位片上显示。 3.1.3 腰椎斜位片 主要用于除外下腰椎椎弓断裂及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而在单纯椎间盘脱 出症患者多无特殊所见,因此,诊断明确者勿需摄此片。
CT 检查,应用 CT 检查脊椎与椎管内病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分辨率相对为高的 CT 图像,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 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 窝狭窄等情况, 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 从影像学角度来看, 本病在 CT 图像上的主要改变有以下几点: 1 椎间盘后缘变形,2 硬膜外脂肪消失,3 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增高,4 硬脊膜囊变形 ,5 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6 突(脱)出髓核的钙化,CTM 检查技术 CT 检查技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 80%~92%。由于 CT 检查对患 者的 X 线照射量小,可列为基本无害的诊断手段。此外,用水溶性造影剂做脊髓造影与CT检查结合(CTM),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CTM 检查时,上述征象更为明显。在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在同一平面。游离型椎间盘脱出则可发生于椎管内的其他部位。
磁共振(MRI)检查,MRI是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性损害中以往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相比拟的,其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显示,较之 CT 检查更为确切和真实。MRI 图像上所表现的信号,大体上分为高、中、低三种强度。通常,在 T1 加权条件下,骨皮质、韧带、软骨终板和纤维环为低信号强度;富有脂肪组织的椎体、棘突等骨松质则表现中等信号(由于含多量骨髓组织之故);椎间盘介于前两 者之间。脂肪组织为高强度信号,脊髓和脑脊液次之。T2 加权对椎间盘组织病 变显示更明显,在 T1 加权图像上显示较低信号,T2 加权反而加强。由于 T2 加 权脑脊液信号强而发亮,致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时的显示更加清楚。 MRI 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 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 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 检查除了可以获得三维影像用于诊断(阳性率可达 99%以上), 更为重要 的是此项技术尚可用于定位及分辨“膨隆”、“突出”与“脱出”,从而有利于治疗方 法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建议对“脱出”者选择后路摘除术,而“突出”者以前路手术 为佳。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uc3szrzeerw3rittuwuwvr6v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