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因素: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药物性和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遏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缓肿瘤药。同时也和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造血障碍,多系药物的过敏反应,常导致持续性再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氯(合)霉素、有机砷、阿的平、三甲双酮、保泰松等。药物性再障最常见是由氯霉素引起的。
(2)化学毒物因素:苯及其衍化物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意劳动保护,苯中毒致再障发病率有所上升。
(3)电离辐射因素:长期超过放射线允许量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4)病毒感染因素:例如病毒性肝炎,是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或产生抗**抗体,病毒损伤骨髓微环境,肝脏解毒功能减退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5)免疫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继发干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紊乱疾病。
来源资料:《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