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方法

时间: 2014-11-08 16:53:21 来源: 求医网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血液中血小板含量为15万~35万/mm3,血小板低于3万/mm3就可能有异常出血,血小板低于1万/mm3则有明显出血现象。

  许多疾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但很难找到特别的病因,血小板减少包括四个原因:骨髓生成不足、滞留在肿大脾脏中、消耗或破坏过多、血小板被稀释。所以患者在诊断该病时,一定要注意弄清楚病因,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血小板减少。

  【诊断】

  有异常瘀斑或出血者应考虑血小板减少,有些疾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对这些患者应常规查血小板,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的人,有时会因为其他原因查血而发现血小板减少。

  治疗的关键是要确定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某些症状有提示作用,如病人同时发烧提示可能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特发性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一般不发热。如合并脾脏肿大,则提示血小板在脾脏内滞留,或继发于某些导致脾脏肿大的疾病。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标本,或用电子计数器测量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以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并寻找原因,骨髓穿刺检查可了解血小板的产生情况。

  参考书籍: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第十七章 血液疾病 第155节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



查看更多关于“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五官科、儿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检查、生化检查、血清检查、骨髓检查
常用药品:
转移因子胶囊、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地榆升白片、醋酸泼尼松片
相关疾病: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种免疫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