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胃肠造影、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且需排除其他疾病,因此,X线和肠镜检查在溃疡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溃疡的临床诊断依据:
1、腹部平片。可协助确定病变范围及有无肠穿孔和诊断中毒性巨结肠。
2、钡餐检查。当需要与克隆病相鉴别时可采用钡餐检查。
3、钡剂灌肠检查。应用较多,可为溃疡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钡-气双对比造影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X线检查方法,已逐步取代了钡灌肠检查。
(1)粘膜表面颗粒状肉芽改变 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直径一般在1mm~3mm,结肠无名沟亦显得模糊或消失;当肠粘膜有糜烂时,呈现许多细微的针尖状钡影,使粘膜的颗粒性表现更为明显。
(2)溃疡形成征象。在气-钡双对比相上,钡剂附着欠佳,正常结肠粘膜面的均匀性和无名沟的细网状结构消失,代之以中央密度较高,边缘浅淡模糊的钡点或钡斑。未充分扩张的肠管粘膜纹水肿,增粗,表面可见溃疡龛影。较大较深的溃疡龛影在肠轮廓外缘,可见“T”字型或钮扣状龛影。陷窝脓肿密集融合,脓肿底部相互连续,即形成与粘膜表面平行的遂道样改变,造影时充钡即形成所谓“双边征”。
(3)粘膜面息肉形成。缓解期溃疡面愈合与粘膜过度增生修复,则形成息肉样改变,称为炎症后息肉或假息肉. 表现为多发性弥漫性分布,呈类圆形、棍棒状、炎柴杆状、树枝状或丝状. 息肉较之假息肉表面光滑,可与溃疡同时存在。
(4)肠管变形。表现为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及肠管短缩. 在急性期明显,随着炎症的消退,可恢复部分袋形,但粘膜面的无名沟等难以恢复。
5、肠系膜上、下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典型表现可见肠壁动脉中断、狭窄及扩张的影象. 毛细血管象显示出中度浓染,静脉象早期显示出高度浓染。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