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的中医辩证治疗

时间: 2014-11-10 10:11:43 来源: 求医网

  溃疡的辩证治疗应分清标本。一般来说新病多实证热证,久病多虚证寒证,更久则应有血瘀或虚实夹杂证。应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及饮食关系,结合其它见症辩别虚、实、寒、热、气、血的不同。临床上溃疡病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胃阴不足、脾虚血瘀几种中医证候。治疗应从肝、从胃或肝胃同治,常用疏肝和胃法、健脾益气法、温中散寒法、滋阴养胃法及标本同治的原则,且常根据其它脏腑阴阳偏衰的不同,分别加用补肾、泄胃热、活血化瘀、补气化瘀药物治疗。以达较好效果。

  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1.肝胃不和型

  主证:胃脘部胀痛或隐痛,痛时窜至胸胁或后背,多有嗳气、泛酸、饮食减少,遇情志不舒时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

  辩证:精神抑郁,情志不畅,肝木克伐脾土,导致肝气郁结,横逆脾胃故肋脘部胀痛或隐痛;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则痛时窜至胸胁或背部;胃气上逆则嗳气泛酸;脾胃纳化失司则饮食减少;舌脉之象为肝胃不和之征。

  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化裁。

  柴胡10克 枳壳9克 香附6克 川栋子9克 芍药10克 炙甘草6克。

  随证加减用药:

  疼痛甚者:加元胡10克 乌药10克。

  吐酸甚者:加乌贼骨15克 瓦楞子15克。

  腹胀甚者:加陈皮10克 广木香10克 砂仁9克。

  食滞嗳气者:加麦芽20克 神曲20克 莱菔子20克。

  恶心反胃者:加半夏10克 生姜9克 代赭石20克。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隐痛,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嗳喜按喜热饮食,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

  辩证:脾胃虚弱,故胃脘隐痛绵绵,疼痛以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寒者得温易散,虚者得按则舒,故喜暧喜按喜热饮食;脾主四肢,主运化,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 吐清水,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20克 桂枝9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9克 干姜6克 木香6克 大枣3枚。

  随证加减用药:

  泛酸者:加煅瓦楞、煅牡蛎、海螵蛸。

  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痛发作时合良附丸(良姜、香附)。

  呕吐者:加吴茱萸等。

  中气下陷者:加升麻、柴胡、枳壳。

  吐血便血者:加地榆炭、乌贼骨、白芨、赤石脂、参三七粉。


查看更多关于“溃疡的中医辩证治疗”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细菌培养、真菌检查、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
常用药品:
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氧化锌软膏、肝素钠乳膏、溃疡颗粒
相关疾病:
阿弗他口腔炎、冻疮、变应性血管炎、皮肤阿米巴病、生殖器疮疹

溃疡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