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团根据病程临床分为急性风团、慢性风团和特殊类型的风团。根据风团皮损诊断风团,应积极询问病史与查体,尽量找出病因,应与药疹相鉴别。后者表现水肿性风团呈弥漫性大
片红色斑片,边缘不清。常见特殊类型的风团如下。
(1)胆碱能性风团:较常见,多发生于青年期,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风团。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本种类型风团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2)寒冷性风团:冬季高发的寒冷性风团是风团的特殊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寒冷性风团可以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大类。而获得性寒冷性风团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组胺是最重要的炎症因子,但前列腺素,激肽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自发性寒冷性风团患者血中有组胺释放因子,患者风团或正常皮肤在寒冷刺激后可诱发风团.继发性寒冷性风团与一些疾病关系密切,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HIV、梅毒、结缔组织病、骨髓恶性肿瘤等。
(3)丘疹性风团:丘疹性风团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本病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
(4)蛋白胨性风团: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5)日光性风团: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6)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性风团。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风团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
(7)压迫性风团: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