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时间: 2014-11-21 09:39:11 来源: 求医网

  湿热产生原因,强调内湿、外湿互引。其中外湿的形成,与季节、气候条件、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并指出“长夏湿热交迫”、“长夏湿热令行”、“长夏阴雨潮湿”等,说明长夏季节雨多湿重的气交变化,易生湿热病邪。又云“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粤地潮湿,长夏涉水,外受之湿下起”等,指出江南及沿海地区,地势低下,气候潮湿,更或兼起居不慎、淋雨涉水等因素,湿热之邪每易为患。内湿则是湿温病形成的内在因素, “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酒客湿胜”、“酒客中虚”、“酒肉之湿助热,内蒸酿痰”等影响因素,可见脾不健运,或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易形成内湿。湿热病因与发病,实际上更强调内湿、外湿互引,指出“外邪入里,里湿为合”、“长夏外受暑湿,与水谷之气相并”。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与热相合,氤氲粘腻,难分难解,侵犯人体,最易郁阻气机,困遏阳气。古人曾指出:湿热之性“氤氲蒙昧”、“湿邪凝遏阳气”、“湿属阴邪,阳不易复”;湿热侵犯人体,易伤气分,病理变化易阻气机,指出“湿阻气分,郁而为热”、“气阻,热从湿下蒸逼”、“湿复阻气,郁而成病”、“湿郁脾胃之阳,致气滞里急”、“暑必夹湿,二者皆伤气分”、“暑湿伤气”等。说明湿热之性氤氲粘腻,故起病缓、传变慢、难速愈,正如古代文献所云:“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也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可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郁阻气机之病理,即为湿热温病之治疗强调理气化湿、宣畅气机之理论依据。

来源资料:《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第11卷第1期


查看更多关于“湿热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粪便红细胞、尿常规、肝功能检查
常用药品:
川厚朴、陈皮、木香、苍术、法半夏
相关疾病:
湿疹、石淋、痢疾、黄疸

湿热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