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

时间: 2014-12-01 15:10:44 来源: 求医网

  低蛋白血症(HP)是肾病综合征(NS)四大临床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注意HP与水肿形成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而对HP在其他代谢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改变却未有足够的重视。HP导致代谢和病理生理改变,大致通过两种机制:一是某些物质,如内分泌激素、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药物等,在血浆中常与白蛋白(Alb)或其相应结合蛋白(载体蛋白)相结合,结合蛋白降低可影响此类物质的代谢;二是某些生理活性因子,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等,其本质即是蛋白,NS时从尿中丢失可引起相关生理功能的紊乱。HP对机体代谢和病理生理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广泛和深远的,现仅就近年来文献报告的有关HP时内分泌激素代谢、凝血机制、钙与维生素D代谢、某些药物和微量元素代谢等改变作一介绍。

  低蛋白血症的机理包括以下几种:(1)血浆蛋白异常丢失;(2)体内存在异常蛋白分解代谢;(3)蛋白合成降低;(4)蛋白合成虽然增加但不足以代偿蛋白丧失;(5)肠道蛋白吸收减少;(6)蛋白在体内分布改变。

  NS病理生理的基础是大量蛋白尿,HP显然与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有关。然而,若以最终排出体外的尿蛋白定量来计,尚不足以解释HP的形成。正常人肝合成Alb每日在12~14 g(130~200 mg/kg),同时有相等量被分解代谢,其中10%是在肾内被分解的。在异常情况下肝合成Alb的能力可显著增加,达到正常的3倍。因此,NS时只要不采用低蛋白饮食,肝足以代偿尿中蛋白丢失量而不发生HP。此可以从慢性透析,尤其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例得到证实。在双侧肾切除病例,虽然腹透液中可有相当于NS尿蛋白量的蛋白丢失,但可不发生HP。如Antikainen报告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S)行双侧肾切除后,腹膜透析每日有0.24 g/kg蛋白被透出,此值并不低于原先从尿中蛋白排出量,但血浆蛋白却由肾切除前的21.3±6.0 g/L增至28.4±3.0 g/L。一般来说NS时肝合成Alb是正常的,在动物NS模型中,用肝灌注法、线粒体制备和测定肝Alb-mRNA技术均证明肝合成Alb是增加的。对NS患者蛋白代谢的研究也显示并无肝蛋白合成降低。至于Alb在胃肠道的损失,虽有报告,但并非HP的主要原因。



查看更多关于“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颈部、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超、CT、氧化醋酸AS-D萘酚、血清唾液酸测定、细胞免疫检查、血液黏度、血液电解质检查、尿白蛋白清除率、血栓与止血检测
常用药品:
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胶囊(8-11)、水解蛋白口服溶液
相关疾病:
尿毒症性心肌病、溃疡性结肠炎、胰腺囊性纤维性变、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老年眩晕 、高血压脑病 、耳源性脑脓肿、 枕大神经痛、 周围神经病损、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听神经瘤 、中耳气压伤

低蛋白血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