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引发的电解质紊乱应及时予以纠正

时间: 2014-11-27 16:17:44 来源: 求医网

  电解质紊乱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其中以晚期肿瘤的危害最大。晚期肿瘤患者一旦出现电解质紊乱,应及时予以纠正。低钾者应每日补充氯化钾,直至纠正为止。补钾是低钾的基础治疗。晚期肿瘤患者钾缺乏往往较严重,而且不易纠正。严重缺钾时,应予快速补钾,补钾速度应≤20mmol/h,而≤10mmol/h较安全,若超过10mmol/h,则必须心电图监护或测定血浆钾渗透浓度。

  静脉补钾,应将氯化钾溶于生理盐水中,避免因溶于葡萄糖后增加胰岛素释放而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加重低钾血症。低钾伴酸中毒,可用枸橼酸钾、葡萄糖酸钾、碳酸钾或磷酸钾等碱性钾盐补钾。如需长期补钾,可用缓释剂型的氯化钾,如氯化钾缓释片(补达秀)等口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和血钾浓度的波动。补钾时,即便严重缺钾,补入的钾也可能部分被排出,故有时还需口服补钾数天或数周,方能完全纠正低钾血症。

  严重低钠者,应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和补液量。对有血压下降,低钠危象及低钠性脑病者,可静脉滴注3%~5%的高张氯化钠溶液或谷氨酸钠(28.7%谷氨酸钠每20ml含钠34mmol/l)溶液。一般认为血清钠浓度提高到125~130mmol/l,足以消除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对有低钠性脑病、脑水肿者,可加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以减轻脑水肿和加强排尿。有人认为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镁盐有助于激活钠泵,提高血压,纠正低钠血症。

  对晚期肿瘤的高钙血症,应积极予以抗肿瘤治疗,以减缓骨转移的速度和减少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合成,同时予以降钙素治疗,抑制破骨细胞的过度活性和骨质吸收,阻断钙从骨中释放到血管床,即从骨到血的途径。抑制钙的重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的排泄,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钙。另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雌、雄激素亦有轻度抑制骨质吸收的作用。如血钙降低,则应积极补充营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必要时可予葡萄糖酸钙等钙剂治疗。

来源资料:《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10期


查看更多关于“晚期肿瘤引发的电解质紊乱应及时予以纠正”的相关常识>>

电解质紊乱医生咨询

    Fatal error: Exception thrown without a stack frame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