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五条诊断标准

时间: 2014-11-07 12:23:53 来源: 求医网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如学龄期儿童有交往语言能力、智商在70以上者预后较好;如起病年龄早,至学龄期仍无交往性语言、智力严重低下、或伴有癫痫及明显脑器质损害基础病变者预后则较为严重。一般认为孤独症的预后与智商水平、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诊断标准须符合下列5条:

  1.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2.接触交往障碍需具有下列中两项症状:

  ①.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

  ②.不能与其他孩子建立伙伴关系。

  ③.遇到挫折时,不能寻求支持或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别人支持和安慰。

  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3.语言交往障碍须具备下列其中两项症状:

  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不会呀呀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

  ②.如有某种程度的言语功能,但缺乏主动的或持续的言语交流。

  ③.刻板重复地使用某些语词,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语词。

  ④.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的异常。

  4.兴趣和活动异常须具备下列症状之一:

  ①.兴趣刻板、狭窄。

  ②.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③.强迫性地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性行为。

  ④.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⑤.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特性特别感兴趣(例如它们的气味、表面感觉和产生的噪声等。

  ⑥.对个人生活环境不愿或拒绝做任何变动。

  5.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婴儿痴呆。


查看更多关于“孤独症的五条诊断标准”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脑电图或脑地形图、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常用药品:
枢兴奋药或可乐定、维生素B6、镁剂
相关疾病:
童年情绪障碍、退休丈夫综合征、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能力障碍

孤独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