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不安是怎么回事

时间: 2015-01-25 14:37:07 来源: 求医网

  烦热者病在外,虚烦者病在内,至所称烦躁不安者。谓心中郁郁而烦,又加以手足躁扰。则谓之烦躁。有属于阳者。有属于阴者。其中表里殊因。温凉异用。宜细辨之。

  有邪热在表。欲汗不汗。因作烦躁者。经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不安。大青龙汤主之。此乃发汗之峻剂。必辨其无少阴证相杂。方可大发其汗。盖少阴病之烦躁不安。由于阳气微,故忌发汗。太阳病之烦躁。由于阳气盛。故宜发汗。何以辨之。则以太阳之脉或浮缓或浮紧。而少阴之脉必沉细也。

  经云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安。病在太阳。宜以汗解矣。然有发汗之后而烦躁者。则以津液被夺。胃中水竭。如经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躁。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者也。至于胃已实者。如经云。阳明病若发汗则躁。又云。病患不大便五日。绕脐痛。烦躁不安发作有时。此有燥屎。是又不宜汗而宜下矣。

  烦躁不安属热者。为邪热传里之候。然有自表而传里者。又有自里而传表者。大约湿热之邪。往往先里后表。其病起即胸膈痞满。口渴谵语。种种里证悉具。其里邪欲出于表。而又不能出。因烦躁发热者。此等证便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被夺。里邪愈锢。宜先与疏里。佐以透表。使里气先和。自然得汗而解。盖其病传之先后有不同。第就仲景汗下诸法。随其证之先后而错综之。其治法可微会矣。

  若风寒之邪。其病初起不烦躁。其后渐烦躁而身热反去者。如经云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此为阳去入阴故也。病至此增剧矣。

来源资料:《伤寒寻源》中集 烦躁


查看更多关于“烦躁不安是怎么回事”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脑脊液内皮素检查、心理测试检查、脑部神经检查
常用药品:
百消丹、醒脾养儿颗粒、清开灵颗粒、清开灵胶囊
相关疾病:
恐缩症、黄热病、狂犬病、产后痉症、开放性气胸

烦躁不安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