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发病过程中,即存在病理性改变,又存在心理因素;即有“不荣则痛”的病机,又有“因实致痛”的病理等。因此,临床应用上述法则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辨证,综合分析,合理配伍,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癌性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散寒止痛法
《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凝滞,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肿瘤为阴寒证,其本质在于“阴成形”,而癌性疼痛的发生与肿瘤关系相当密切,癌瘤是产生癌性疼痛的病理基础,故癌痛的发生亦多与阴寒之邪有关。可见于肿瘤进展期病人或终末期病人。前者多属实寒,后者多属虚寒。
临床中常见:疼痛或缓或急,常有冷感,痛有定处,遇寒痛甚,得温痛减或喜按,遇寒加剧。兼有面色苍白、形寒神怯、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紧。依据中医“寒者热之”的理论,治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2、清热止痛法
适用于邪毒化火,火毒蕴结于脏腑经络或机体某一部位而致的癌性疼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故认为火是疮疡疼痛发生的根本。火热之邪,最易灼伤津血,壅塞经络,而致疼痛的发生。多见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尤其是当肿瘤体积迅速增长、伴有坏死或继发感染时,更易发生。
临床可见:痛势较剧,局部肿块灼热疼痛,得冷稍减,或见局部红肿,皮肤变蜡黄色,溃破后流脓血,或出现高热、口渴、口臭、烦躁、尿赤、便秘等症。舌质红绛,苔薄黄或黄腻,脉数。依据中医“治热以寒”、“热者寒之”的理论,治宜清热解毒、泻火止痛;方选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瘟败毒饮、当归芦荟丸等加减。
来源地址:http://www.cn939.com/gfmf/neifumifang/77595.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