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肌肉肥大的诊断依据

时间: 2014-12-04 15:01:18 来源: 求医网

  假性肌肉肥大病出生时即存在肌病损害,该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的,以一定随意肌变性逐渐进行,终至萎缩而不能运动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早晚、变性肌肉的部位等差异,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若干类型,而其中以假性肥大型为最多常在婴儿期有运动发育迟缓现象,3~5岁开始出现症状,而患儿5岁即发病。

  假性肌肉肥大的临床表现可作为假性肌肉肥大的诊断依据,其具体表现如下。

  本病早期表现踮脚、步行缓慢、易跌跤;肌无力自躯干和四肢近端缓慢进展,下肢较重;骨盆带无力则走路向两侧摇摆,呈“鸭步”;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则登楼及蹲位起立困难,并腰椎前凸;腹肌和髂腰肌无力使患儿从仰卧位站起时需先转为俯卧位,再用双手臂攀附身体方能直立,称为“Gower征”;肩胛带无力则举臂困难;患儿走路时左右摇摆,左腿脚跟不落地,不能跑步,易跌到,上楼梯需扶爬,蹲下时无法起来 都是肌无力的表现。


查看更多关于“假性肌肉肥大的诊断依据”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四维B超检查、内分泌检查
常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溴吡斯的明片、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苯丙氨酯片
相关疾病:
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肌肉萎缩、多发性肌炎

肌肉肥大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