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常继发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中医称新生儿黄疸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儿;或小儿产时、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而致皮肤面目发黄;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阳黄之候。若由于小儿体禀脾阳虚弱,复由孕母内蕴之湿所传;或生后为湿邪所侵,脾阳受困;亦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因黄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若湿热蕴郁日久,肝胆郁滞,气血瘀阻,则为肝脾大之瘀积发黄。若湿热化火,热毒炽盛,热极生风,可出现胎黄动风之证(相当于核黄疸)。若患儿禀赋虚弱,湿热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出现胎黄虚脱之证(相当于重度溶血性贫血而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辨证
1.湿热熏蒸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治法]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2.寒湿阻滞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治法] 益气健脾,温中化湿。
3.瘀积发黄证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治法] 活血化瘀,利胆退黄。
参考文章:http://www.39kf.com/cooperate/lw/zxjh/02/2011-10-25-764754.s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