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析流涎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时间: 2014-12-16 19:21:17 来源: 求医网

  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经常出现于断奶前后,流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气有馀,所现流涎不止,口热,思水饮者,胃火也。气不足,所现流涎不止,口冷,思热汤者,胃寒也。

  中医分析流涎的病理因素:

  中医认为脾气本虚,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以致肝脾不和,水湿留滞中焦,经行脾气益虚之时,上泛而流涎。

  脾胃素虚,或过食生冷,或虫积为患,损伤脾胃,以致脾气亏虚,经行则脾气益虚,因气虚失摄,而口中流涎。

  妇女每逢月经来潮,口中流出水样涎沫,经净后自止,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流涎 ”。经行流涎主要责之于脾。

  脾胃热蒸:中焦素有蕴热,或恣食膏梁厚味,酿生湿热,经行时阳明经气旺盛,迫使湿热之邪上灼廉泉,津液外溢而流涎。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分析流涎的病理因素有哪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体检检查、血常规检查、炎症检查、智力障碍检查
常用药品:
脑安胶囊、复方地龙胶囊、醒脑再造丸、醒脑再造胶囊
相关疾病:
胎肥、痰厥、小儿癫痫、口糜、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小儿坏死性龈口炎

流涎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