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涎的药粥疗法

时间: 2014-12-16 19:29:03 来源: 求医网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严重者可致局部潮红、糜烂。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路,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节,嗜食冰棍、冷饮等,更可导致本病发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当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一、苡仁扁豆粥

  薏苡仁、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将薏苡仁、白扁豆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泻脾。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黏稠,甚则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并舌质红、苔黄厚等。

  二、马齿栀子粥

  马齿苋15克,栀子花1朵,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马齿苋、栀子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马齿苋、栀子花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放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泻脾。

  三、椒红牛肉粥

  川椒、红蔻各5克,牛肉50克,大米3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肉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油、料酒调匀备用。先取川椒、红蔻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牛肉等,煮至粥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温中健脾。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纳食减少、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且舌质淡、苔薄白等。

来源地址: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840.html


查看更多关于“小儿流涎的药粥疗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体检检查、血常规检查、炎症检查、智力障碍检查
常用药品:
脑安胶囊、复方地龙胶囊、醒脑再造丸、醒脑再造胶囊
相关疾病:
胎肥、痰厥、小儿癫痫、口糜、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小儿坏死性龈口炎

流涎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