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肌萎缩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4-12-11 09:16:25 来源: 求医网

  早期学者根据舌肌神经源病理改变以及脑干舌下神经运动核未见异常的特点,将舌肌萎缩解释为运动神经的营养功能下降,损害了单个、多个或全部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肉突触所致。

  由于运动神经具有传递神经冲动及营养终板的功能,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缺陷时其营养功能受到损害,出现肌肉萎缩。近年来人们认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受体抗体,使受体阻滞后降解、破坏,产生功能性去神经样改变,出现肌纤维型群组化。

  舌肌包含舌上、舌下纵肌,横舌肌及舌直肌,肌纤维的方向、纤维型组成及功能十分复杂,以保证多位置、多方向的灵活可屈。舌前部由Ⅱ型纤维组成,为快速运动,与发音、音素有关,舌后部由Ⅰ及ⅠM、Ⅱc纤维组成,与吞咽、呼吸功能有关,因此这种结构、成分的复杂性可能成为易受损害的基础。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年 第2期 作者:沈定国


查看更多关于“舌肌萎缩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神经检查、神经活检检查、神经递质检查、超声检查
常用药品:
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安康欣胶囊、天芝草胶囊
相关疾病:
神经损伤、神经鞘瘤、舌癌、重症肌无力、鼻咽癌、痿病

舌肌萎缩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