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的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本文搜集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1)好发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2)肿瘤为类圆形、椭圆形,体积较大,边缘清晰;(3)CT平扫显示肿块与正常脑组织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的最可靠方法。
【关键词】 侧脑室;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
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0.5%~4.5%,占侧脑室肿瘤的20%~30%,女性稍多于男性[1]。本文搜集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对其CT、MRI的影像作一回顾性分析,以其对此病的影像诊断有更全面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7~60岁,平均31岁。临床症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以前额钝痛3例,头痛伴视物模糊3例,癫痫2例,右侧肢体乏力、肢体偏瘫麻木5例,恶心、呕吐4例。
1.2 检查方法
磁共振扫描使用西门子-迈迪特Nov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横断SE-T1WI,FSE-T2WI及FLASH序列,矩阵256×230,层厚7mm,扫描17层。CT扫描采用GE9800型全身CT扫描仪,层厚10mm,间距10mm,电压120kV,电流100mA,扫描时间为4s。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
左侧侧脑室7例,其中三角区5例,前角2例;右侧侧脑室10例,其中体部4例。
2.2 肿瘤形态
类圆形11例,形状不规则2例,分叶结节状4例。
2.3 肿瘤信号及密度
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均匀强化。
2.4 肿瘤占位效应
侧脑室三角区扩大,梗阻性脑积水。
3 讨论
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是起源于脑室内脉络丛或沿脉络膜丛的蛛网膜组织的肿瘤,属于少见的侧脑室脑膜瘤。因为侧脑室三角区的脉络膜很丰富,所以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好发于成人女性,儿童较少见。平扫可见一密度稍高于脑组织的肿块影,形态可不规则,钙化少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一般生长缓慢,较大,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大及局部脉络丛移位。颅内侵袭及水肿征象不明显。
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位于脑室内,可以阻碍脑脊液的循环,所以常常导致头痛和脑积水。再者,肿瘤处于“静区”,由于脑室内充满脑脊液,对脑瘤的逐渐发展有代偿作用,所以,在没有长至完全堵塞室间孔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之前局限性症状较轻,此间,常有间歇型头痛发作,但能自行缓解,所以常被误以为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随着肿瘤的长大,头痛的发作时间会延长,发作间隔会缩短。大多数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都能在未引起严重后果前,可依靠CT、MRI诊断明确,经手术治愈,只有少数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本组中有3例因为眼睛受伤而误以为眼部疾病,因视物模糊和头痛行眼眶MRI时才发现,明确诊断的。
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对大脑皮层损害轻微,多为良性肿瘤,所以,即使肿瘤巨大,也很少出现局灶性症状。另外,良性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生长较慢,很少发生缺血坏死,所以密度或信号多均匀,这一点对良恶性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2]。
侧脑室内脑膜瘤,在MRI平扫时,T1WI信号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形态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可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变形。强化时呈不均匀强化(如图1、2)。CT表现,平扫呈均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类圆形,边界清楚,少数肿瘤中混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中线结构移位,增强后,均匀呈均匀强化,不均匀为不均匀强化(如图3、4),常见脑室扩大和积水。
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与侧脑室内的脉络膜乳头状瘤和室管膜瘤相鉴别。一般情况下,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多见于成年女性,而后者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影像表现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可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脉络膜乳头状瘤和室管膜瘤的影像表现为高密度或高信号或强化不均匀,脉络膜乳头状瘤呈不规则小分叶,分泌过多脑脊液,往往并存脑积水[3],脑室扩大更明显。室管膜瘤多为不规则形,边毛糙,有的可囊变、坏死,并经常向脑实质内侵犯,所以,应仔细观察附壁的侧脑室增宽之脑膜瘤的强化表现,不要误以为蜡泪样种植[4]。
CT、MRI影像表现可直接给侧脑室增宽之肿瘤定位定性,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1 T1WI图像显示左侧侧脑室后角不规则等信号,边界清晰,脑实质受压图2 注射Gd-DTPA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3 左侧侧脑室前角类圆高密度影,中央见低密度区,脑室系统扩大、积水图4 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