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能导致肝内胆管结石

时间: 2014-12-02 11:19:03 来源: 求医网

  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确,因为它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如医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但在我们国家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特别高,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患上此病的人会出现剧烈的绞痛和胆囊炎的右上腹痛,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为了更好的治疗这个病,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这个病的病因,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哪些原因会导致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

  低蛋白与肝胆管结石

  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β-葡萄糖醛酸酶遏制物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减少,有利于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容易发生沉淀,是形成结石的基础。饮食结构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这在发展国内家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胆道感染与肝胆管结石

  普遍认为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我国农村胆道蛔虫发病率较高,相对胆道感染及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都市为高。同样,肝内胆管结石中的细菌含量也较胆固醇结石为多。并且肝胆管结石伴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机会多,都从不同侧面说明胆道细菌感染与肝胆管结石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

  糖蛋白黏液物质是肝胆管结石形成的基质

  1959年King和Boyce报告胆石中含有有机基质,1963年Womack等提出胆石中的有机质是黏多糖。1974年Maki实验研究认为硫酸糖蛋白是成石过程中的凝聚赋形因素。1977年Soloway报告对胆石的研究证实基质是以酸性非硫酸化糖蛋白。通过对胆石间质(Matrix)的研究,也证实胆石间质是以糖蛋白为主的黏液物质,是黏合胆石各种成分形成胆石的框架和基础。

  胆石间质的研究发现,胆色素结石的间质含量多,胆固醇结石间质占10%,胆色素结石间质占36%。光镜下肝胆管结石间质呈层状排列或呈堆积状,电镜下观察间质为黏液团,胆固醇结石呈黏液丝。胆石间质含量,形态与分布的差异,除因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颗粒相互结合的方式不同以外,主要反映了胆色素结石与胆固醇结石不同的病理形成过程。胆色素类结石是在胆管炎症基础上,黏液物质的增多,增加了胆红素及钙离子的凝结机制和成石核心,是促进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基础。


查看更多关于“什么原因能导致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B超诊断、CT诊断、X线胆道造影、磁共振胆管造影
常用药品:
胆舒胶囊、金钱草胶囊、金胆片、胆石片
相关疾病:
胆囊结石、胆石症、胆囊炎、急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结石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