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损害发生之际,也就是继发性脑损害开始之时,两者密切相连、互为因果,所以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是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的要害。非手术治疗的目的,首先是防止脑伤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加重脑损害,其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使部分受损脑细胞恢复机能。因此,正确的处理应是既着眼于颅内、又顾及到全身。
下丘脑损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处理:对轻型和部分创伤反应较小的中型丘脑下部损伤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或复查CT扫描。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中、重型病人,除给予非手术治疗外,应加强护理。
有条件时可送入ICU(加强监护病室),采用多道生理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和专科护理。病人宜采侧卧,保持气道通畅,间断给氧。若预计病人于短期内(3~5天)不能清醒时,宜早行气管切开,以便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同时应抬高床头 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每日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在没有过多失钠的情况下,含盐液体500ml/d生理盐水即已满足需要,过多可促进脑水肿。含糖液体补给时,应防止血糖过高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损害及酸中毒。必要时应适量给胰岛素予以纠正,并按血糖测定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若病人于 3~4天后仍不能进食时,可放置鼻饲管,给予流质饮食,维持每日热能及营养。此外,对重症病人尚需定期送检血液的生化及酸碱标本,以便指导治疗措施,同时,应重视心、肺、肝、肾功能及合并症的防治。
2、非凡处理:严重丘脑下部损伤病人常因挣扎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致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伤后早期就出现中枢性高热、频繁去脑强直、间脑发作或癫痫持续发作者,宜行冬眠降温及/或巴比妥治疗。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又称散性脑肿胀(DBS),是重型脑损伤早期广泛性脑肿大,可能与脑血管麻痹扩张或缺血后急性水肿有关,好发于青少年。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过度换气、巴比妥、激素及强力脱水,同时冬眠降温、降压也有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手术无益反而有害。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new/201211/ly201211269109.s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