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穿孔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5-01-17 17:24:03 来源: 求医网

  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肠坏死或外伤,也可见于肠伤寒、慢性结肠炎、结肠阿米巴病等。穿孔的发生可能与精神状态、压力增加、药物作用、失眠、劳累、吸烟与饮酒、职业如汽车司机、战场上的士兵和外科医师等,容易激发溃疡穿孔。

  急性肠穿孔的口径以3~6mm多见,最小者似针尖,超过10mm者亦很少。一般胃溃疡穿孔比十二指肠溃疡的穿孔大,且多位于幽门附近小弯侧。胃溃疡的位置愈高,预后愈坏。贲门下的溃疡穿孔,病死率可达80%。大弯侧的溃疡多属恶性。急性肠穿孔,起初是由于胃与十二指肠内容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炎症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穿孔的大小。

  注入腹腔的量与性质,以及病人的健康状态与反应性强弱。一般经8~12h后,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若注入腹腔的内容物完全无菌,甚至24h后腹腔渗出液培养仍为阴性。腹膜炎发生后,不论是化学性或细菌性,势必引起渗出反应。注入腹腔的内容愈多,刺激性愈强和时间愈长,则腹腔内渗液愈多,炎症愈明显,并发肠麻痹愈严重。亚急性穿孔由于孔小或已被堵塞,腹腔漏出量少,因此仅限于右上腹有炎症病变。慢性穿孔实际上是在未穿破之前,周围已经愈合。如穿入胰腺,可引起局部胰腺炎症反应;如穿入小网膜腔,由于漏出量很少,经网膜包裹后形成小网膜腔脓肿;如与胆囊或肝之脏面愈合,可形成胃胆囊瘘或十二指肠胆囊瘘,或肝下脓肿,而其他部位完全无炎症反应。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肠穿孔


查看更多关于“急性肠穿孔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腹部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甲砜霉素颗粒、奥硝唑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
相关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肠伤寒穿孔、溃疡病穿孔

肠穿孔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