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时间: 2015-12-07 16:36:40 来源: 求医网

  免疫性溶血是指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抗体能与自己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一组获得性溶血。那么, 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根据免疫性溶血的血清学特点,免疫性溶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抗体于37℃时作用最强)、冷抗体型(抗体于2℃~4℃时 作用最强)。另外,体检时还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脾轻度肿大,部分免疫性溶血病人有手足发(冷抗体型)。

  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具体方法如下:

  1、免疫性溶血的临床症状诊断:头昏、乏力、气短、心悸;寒战、发热、腰痛、胸闷(急性溶血)。

  2、免疫性溶血的血象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增高,小球形红细胞增多,可见幼红细胞。

  3、免疫性溶血的骨髓象结果显示:增 生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明显。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血间接疸红素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尿含铁血黄素阴性。直接抗人球 蛋白试验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阴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试验阳性(冷凝集素综合征)。冷热溶血试验阳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阳性(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关于“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为人体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因素(补体、抗体),从而导致机体内红细胞过早加速破坏,从而临床上出现贫血症状。

来源资料:《国内免疫学杂志》 2007年 第2期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免疫性溶血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检查、有核红细胞检查
常用药品:
胸腺肽肠溶片、奇莫欣、注射用胸腺肽、转移因子注射液
相关疾病: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免疫性溶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