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是皮肤变硬的疾病,一般分类将病变局限于皮肤的,内脏不受累及的称为局限性硬皮病,硬皮病通常根据它的症状特征就可做出诊断,常伴有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带状硬皮病皮肤的硬化多沿肋间神经或某侧肢体呈线状或带状分布,有的可于前额正中部或一侧向头皮延伸呈带状分布,如刀疤样,局部皮损常开始即成萎缩性改变,皮肤变薄不硬,可紧帖于骨面上。点滴状硬皮病多发生于颈、胸、肩、背等处,通常损害为绿豆或黄豆大小,但偶有5分硬币大,呈集簇性或线状排列,是一种表面光滑发亮,呈珍珠母或象牙色的略凹陷且发硬的小斑点,周围绕以紫红色晕或色素沉着,时间久可发生萎缩。另外,局限性硬皮病应与斑状萎缩、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萎缩硬化性苔藓等疾病相鉴别。
硬皮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如下:
1、斑状萎缩:
好发于躯干部,青年多见,患者皮损早期为1厘米左右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以后逐渐出现萎缩,皮损可单发或多发群集。表面皮肤可正常或呈青白色,明显凹陷,但触之不硬。
2、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躯干部,也可见于四肢。患者早期皮损为界限不清的不规则斑片,直径为1厘米~10厘米不等,表面为灰色或棕褐色,皮肤菲薄,触之柔软,逐渐萎缩,略凹陷,以后可在萎缩斑中央出现硬化。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皮深层胶原纤维变粗及玻璃样变性。
3、萎缩硬化性苔藓:
萎缩硬化性苔藓也叫白色苔藓或白点病,好发于外阴部,也可见于颈、胸、乳房及背部。患者皮损为光滑、轻微发皱的灰白或象牙白色斑块,周围有紫红色晕,有的斑块为散在白色斑点状,可伴有轻度硬化。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表皮萎缩,真皮浅层均改变,有炎症细胞浸润。
来源资料:《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6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