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脊髓压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有些人会不以为然,但脊髓压迫对身体来说是有极大损伤的。脊髓压迫常发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加注意,以免患有脊髓压迫及其他疾病。
如有脊髓压迫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做检查。
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动力变化和常规,生化学检查是诊断脊髓压迫症的重要方法。
1、脑脊液动力改变
当压迫性病变造成脊髓蛛网膜下隙阻塞时,颅内压不能传递到阻塞水平以下的脊髓蛛网膜下隙,因此出现阻塞水平以下的脊髓蛛网膜下隙压力低下,有时甚至测不出,偶见压力正常甚至升高者,这多属部分或没有阻塞的病例,完全阻塞者压力一般均低,且不见脑脊液平面的波动,脑脊液压力的病理性改变对诊断脊髓压迫症和蛛网膜下隙阻塞意义很大。
脑脊液动力检查大致有3种结果:
①脊髓蛛网膜下隙无阻塞;
②部分阻塞;
③完全阻塞,马尾部病变(肿瘤)作腰椎穿刺时针头有刺入肿瘤的可能,这时得不到脑脊液,若有液体可能为肿瘤囊液,颜色一般呈黄色,较黏稠,其压力不受动力试验的影响,不要误认为是蛛网膜下隙的完全阻塞,此时应选择上一个或两个椎间隙重新穿刺,如获得脑脊液,则可借此判断病变部位,肿瘤体积的大小是导致蛛网膜下隙阻塞的主要因素,但肿瘤周围的蛛网膜是否有粘连亦有重要影响,此外,胸椎的管腔比腰段和颈下段为狭小,同样大小的肿瘤在胸段比腰段,颈段更早引起完全性阻塞。
2、脑脊液细胞计数
一般均在正常范围,炎性病变者多有白细胞增加;肿瘤有出血坏死者红细胞和白细胞可有增加。
3、脑脊液颜色与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少者无色透明,蛋白质含量高者呈淡黄至橘黄色,其定量每百毫升中自数百毫克至1g以上,放置一旁可自行凝固,称自凝现象,脊髓压迫症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多少与脊髓蛛网膜下隙阻塞的程度,阻塞时间和阻塞水平的高低有关,一般阻塞越完全,阻塞时间越长,阻塞水平越低,蛋白质的含量也越高,肿瘤性压迫比非肿瘤性压迫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神经鞘膜瘤,多生长在蛛网膜下隙,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又比其他类型肿瘤为高,脊髓压迫症引起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增高,亦可因为脊髓供应血管受压迫而淤血缺氧,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渗出增加;还可因蛛网膜下隙阻塞,使远侧的脑脊液不能参与正常的循环,少量被吸收而浓缩所致。
应该指出,腰椎穿刺作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时,由于可能引起肿瘤位置的移动(如神经鞘膜瘤),使脊髓压迫症状突然加重或疼痛加剧,事前必须估计到。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判断脊髓病变并不困难,但要精确地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和性质却非易事,尽管临床上某些有价值的病灶性体征可供定位诊断,但误差还是常有的,对病变程度和性质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差距就更大些,因此,一般均需作进一步检查,特别是当考虑施行手术或做放射治疗之前,选择适合的辅助检查是不可缺少的。
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摄片
正位,侧位,必要时加摄斜位,脊柱损伤重点观察有无骨折,错位,脱位和椎间隙狭窄等,良性肿瘤约有50%可有阳性出现,如椎弓根间距增宽,椎弓根变形或模糊,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凹陷或骨质疏松和破坏,转移性肿瘤常见骨质破坏,病程早期可无任何变化,病程越长骨质改变出现率越高,程度亦重。
2、磁共振成像(MRI)
能清楚地显示各不同轴线的断层图像,提供较清晰的解剖结构层次,对脊髓病变的部位,上,下缘界线,位置及性质能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诊断脊髓病变最有价值的工具。
3、CT
分辨力较高者肿瘤小于5mm便能检出,图像较清晰,能确切显示肿瘤位置和肿瘤与脊髓的关系。
4、脊髓造影
无MRI,CT设备的医疗单位,可借此帮助诊断。
5、核素扫描
应用99mTc,或131I(碘化钠)10mCi,经腰池穿刺注入,半小时后作脊髓全长扫描,能较准确判断阻塞部位,患者痛苦较小,反应亦少。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医学杂志》 2004年 第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