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是人体呼吸循环中枢,脑干内存在大量的神经核团、上下行纤维束及网状结构,在维持人的意识状态,调控运动、感觉及内脏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重型脑干出血病死率极高,应做好早期治疗措施缓解病情。
1、早期行气管切开,管理呼吸道及吸氧。一方面可以使脑组织得到充分的氧供,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遏制或延缓脑水肿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发生肺淤血、肺水肿及吸入性肺炎,并可改善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预防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当气管切开后,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故应注意无菌操作及正确的吸痰方法。
2、早期行冰毯或冰帽亚低温治疗(28℃~35℃)及药物冬眠疗法。脑干出血后,由于中枢性及感染性因素常导致体温升高,甚至出现超高热,加重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损害。故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在早期应用冰毯或冰帽及药物冬眠疗法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亚低温可降低组织氧耗,改善能量代谢,减轻脑细胞水肿;可遏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可保护脑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对急性胃肠黏膜改变(ASGL)的预防性监护和治疗。在急性脑损伤,尤其是昏迷患者,由于高颅压影响神经内分泌,使维持胃、十二指肠黏膜完整因素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故导致ASGL,尤其脑干出血患者,更易出现ASGL。ASGL作为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及时治疗ASGL,常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4、严密监测肾功能。脑干出血后,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而产生的肾血管痉挛,以及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如脱水剂、抗生素,均可使肾功能受到损害,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无尿、血尿,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肌酐升高,故在治疗中应注意甘露醇的剂量及应用时程,以及老年人对肾毒性药物的敏感性,严密监测患者的出入量,定期化验血尿素氮及肌酐。
5、并发感染的治疗。脑干出血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呕吐物误吸、气管切开、导尿管的留置,加之患者多为高龄,故常出现感染,有效控制感染,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应在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感染后,根据细菌单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间长者,应行咽拭子及其他分泌物检查,以发现、防治霉菌感染。
6、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失调。病情发生后,由于存在意识障碍,不能进食,呕吐、出汗及脱水剂的应用,均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在脑干出血早期,因进食少及大量应用脱水剂,以高渗性失水常见;在电解质方面,以高钠、低钾多见。故在治疗中,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水电解质紊乱,并及时补充纠正,也是抢救脑干出血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