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室性早搏大多呈良性,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各阶段健康儿童。但部分年长儿童可在精神紧张、胃肠道疾病、胆道感染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发生室性早搏。临床上,判断室性早搏是否为病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多数健康儿童出现的良性早搏,特别是单形性和运动后减少或消失的早搏,大多为生理性,通常没有临床意义。
儿童室性早搏的诊断具体如下:
良性早搏的特点包括:无心脏病史或近期病毒感染史;临床无自觉症状,心脏不大,心功能正常,无器质性杂音;活动后心率增快,而早搏明显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早搏呈单源性、配对型、无R on T现象,无其他心电图异常。
其中无症状性早搏和运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被认为是良性早搏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室性早搏者,若运动减少或消失,亦提示早搏预后良好。但部分以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所致早搏可于运动后早搏增多,应予注意。
下列情况下多提示早搏为病理性: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脏手术前后、二尖瓣脱垂、心肌病等;或有代谢紊乱及药物中毒等病理状态;
②频发性早搏;联律性或连发性早搏;
③多源性或多形性早搏;并行心律的早搏;
④QRS波群明显增宽,>0.14~0.16秒;
⑤各型早搏并存;
⑥早搏后的窦性心搏T波发生改变;心电图有心肌损害征象,如ST段、T波改变;
⑦有RonT现象;
⑧早搏为运动所诱发或运动后增加,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⑨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QT间期延长的早搏;
⑩有黑蒙、晕厥或猝死家族史;有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