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

时间: 2015-09-24 14:22:50 来源: 求医网

  遇便血者,尤下消化道大出血,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出血的特征,认真地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可能塬因。同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尽快的达到止血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出血的病因创造条件。便血时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可以用到以下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措施

  有失血性休克者应卧床休息,去枕平卧,给予吸氧。严密观察神志、唿吸及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应观察便血的量及色泽,记录尿量。

  2、补充血容量

  便血量大、贫血明显或已发生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代制品或全血为佳,有利于纠正休克。

  3、应用止血药物

  (1)6%~8%的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正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溶液反復灌肠或者冰盐水反復灌肠(冬季不宜多用),除可起到止血作用外,还可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从而为肠镜检查作準备。

  (2)凝血酶或白药或白岌粉等中草药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肠,有时也可发挥止血作用。

  (3)静脉给予常规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1、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己酸或血凝酶(立止血)等。

  (4)有条件者可输注冷沉淀(含各种凝血因子)或血小板等凝血成分。

  (5)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时,如发现出血部位,可选用垂体后叶素或特利加压素注入出血的血管内,有效止血率可达80%~90%以上。

  4、外科手术和中医治疗

  少数经上述检查及治疗后仍不能止血或不能确立诊断者,可行外科手术探查。

  针灸治疗:①体针。咳血: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叁里、太溪等穴。肝火犯肺加行间、劳宫;阴虚火旺加百劳、然谷。衄血:酌选大椎、风府、上星、迎香、合谷、少商等穴。肺热加天府、尺泽;胃热加内庭、隐白;肝火加行间、涌泉。吐血: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胃中积热加内庭;肝火犯胃加太冲;脾胃虚弱加隐白、足叁里。便血:酌选脾俞、大肠俞、中谬、长强、关元、叁阴交等穴。脾气虚弱加足叁里、太白;大肠湿热加上巨虚、承山。尿血:酌选中极、肾俞、关元、足叁里、梁丘、叁阴交等穴。刚虚火旺加太溪、阴谷;心火亢盛加劳宫、然谷。②耳针。取下屏尖、脑及出血相应部位和器官等,中等刺激。注意:针灸治疗出血癥有一定疗效,但须诊明出血塬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出血严重者,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急救。


查看更多关于“便血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内科
患者部位:
腹部、臀部
相关检查:
直肠指检、大便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血液检查
常用药品:
麝香痔疮栓、肛泰、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痔疮膏
相关疾病:
结肠癌、大肠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便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