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肾脏疾病,由于慢性肾衰竭的症状通常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常常会忽视这些症状,这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是很不利的。专家指出,慢性肾衰竭并不是独立的一种疾病,引起该症的疾病有很多,例如糖尿病、紫癜性肾炎及肾小球炎等多种疾病,患者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时需要根据原发病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尽快将其治愈。
糖尿病引起慢性肾肾衰竭的检查:
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尿酮体测定:如结果显示+或++++,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mg/dl酮体。
(3)C-肽测定: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简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换言之,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临床价值:①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6)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7)尿的检查: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8/11/sh64133313118002308.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