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食欲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现象。出生后因吃各种食物的经验、习惯,逐渐形成对某些食物合乎口味,某些食物不合乎口味当这些食物再次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可使大脑再度发生对某些食物有需求的欲望,或对某些食物厌恶。因此,在临床上由于精神因素而出现神经性厌食拒食。但在正常人,如有严重的饥饿感时对食物的选择要求也就不会过高了。
“食欲”,是一种想要进食的生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低落,就为食欲减退。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想吃东西的欲望,食欲较差。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可诊断为食欲减退。此外,一些疾病,像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不足等内分泌疾病、霍乱等,也都可能导致食欲减退。食欲减退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