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致病因素与途径因不同的感染人群而有较大差别,败血症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肺部感染后发生败血症者较青年为多。由褥疮入侵者不少,致病菌多数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等,易并发心内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很难局限而导致全身广泛炎性反应,病情进展较快,形成败血症。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
败血症的致病因素:
(1)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是诱发败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中性粒细胞降至0.5×109/L以下时败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多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2)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大手术的开展等都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的应用。静脉导管的留置、动脉内导管,导尿管留置。烧伤创面。各种插管检查,如内镜检查、插管造影或内引流管的安置等都可破坏局部屏障防御功能,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
(4)新生儿败血症根据败血症的发病时间的早晚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一大肠杆菌等为主,多系统受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病原体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或医源性感染为主。常有起眼、肺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病死率较早发型低。
(5)严重的原发疾病,如肝硬化、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尿毒症、慢性肺部疾病等也是败血症的诱因。如患者同时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诱因时,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
来源资料:《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