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辅助诊断措施

时间: 2015-06-10 18:02:30 来源: 求医网

  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血液而形成,因而在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确诊依据便是病原学的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以血培养最为重要,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高热时进行、并宜多次反复送验、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5ml,年长儿和成人为10ml。有条件者宜同时作厌氧菌和真菌培养。

  病原学检查辅助诊断败血症:

  已采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宜于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对氨苯甲酸等以某些抗菌药物,或用血块培养法以提高阳性率。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者为高。以脓液、脑脊液、胸腹水液、淤点挤野等涂片检查和培养,亦有检出病原菌的机会。分离得病原菌后敏实验,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供选用抗菌药物参考。必要时测量最低杀菌浓度(MBC),血清杀菌实验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般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疑有L—型细菌败血症时,应作高渗盐水培养。真菌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率亦较低。乳胶凝集实验测定抗原或相应抗体(用于隐球菌病),以及病理组织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厌氧菌分离培养至少也需1周,不能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细菌学依据。近年已开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快速诊断技术。色谱法也能在1小时内对林装标本做出有无厌氧菌的诊断,便于指导用药。免疫荧光法快速、敏感,且能特异地鉴定厌氧菌。其他尚有免疫酶表组化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等,对早期诊断有良好效果。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杂志》 2010年 第9期


查看更多关于“败血症的辅助诊断措施”的相关常识>>

败血症医生咨询

    Fatal error: Exception thrown without a stack frame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