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辅助诊断措施

时间: 2015-06-10 18:02:30 来源: 求医网

  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血液而形成,因而在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确诊依据便是病原学的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以血培养最为重要,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高热时进行、并宜多次反复送验、每次采血量新生儿和婴儿为5ml,年长儿和成人为10ml。有条件者宜同时作厌氧菌和真菌培养。

  病原学检查辅助诊断败血症:

  已采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宜于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对氨苯甲酸等以某些抗菌药物,或用血块培养法以提高阳性率。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者为高。以脓液、脑脊液、胸腹水液、淤点挤野等涂片检查和培养,亦有检出病原菌的机会。分离得病原菌后敏实验,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供选用抗菌药物参考。必要时测量最低杀菌浓度(MBC),血清杀菌实验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般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疑有L—型细菌败血症时,应作高渗盐水培养。真菌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率亦较低。乳胶凝集实验测定抗原或相应抗体(用于隐球菌病),以及病理组织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厌氧菌分离培养至少也需1周,不能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细菌学依据。近年已开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快速诊断技术。色谱法也能在1小时内对林装标本做出有无厌氧菌的诊断,便于指导用药。免疫荧光法快速、敏感,且能特异地鉴定厌氧菌。其他尚有免疫酶表组化快速鉴定产气荚膜梭菌等,对早期诊断有良好效果。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杂志》 2010年 第9期


查看更多关于“败血症的辅助诊断措施”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异型中性粒细胞检查、异形嗜中性粒细胞检查
常用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相关疾病:
感染性休克、肝脓肿、心肌炎、心力衰竭、菌血症、黄疸

败血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