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

时间: 2015-06-10 18:03:56 来源: 求医网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中有高危因素(如母亲产前和产时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或产期胎膜早破等)、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象改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等可考虑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菌或病原菌抗原的检出。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败血症患儿的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结合临床特点,必要时需多种可疑菌同时培养(普通细菌、厌氧菌、L型细菌、真菌等)同时送检,分离出病原后还应做药敏试验。血培养细菌阳性是败血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血培养阴性而骨髓培养阳性,则其意义与血培养阳性相同,其他如痰,尿,胸水,腹水,脓性分泌物等的培养对明确诊断均有参考意义。

  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1、颅内出血、窒息: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可与败血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鉴别。新生儿出血症须与败血症并发出血者鉴别,前者无感染灶,输血和维生素K治疗可获痊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白血病应与败血症鉴别,可由血常规检查协助诊断。

来源资料:《新生儿科杂志》 2001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异型中性粒细胞检查、异形嗜中性粒细胞检查
常用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相关疾病:
感染性休克、肝脓肿、心肌炎、心力衰竭、菌血症、黄疸

败血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