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 2014-11-21 09:51:53 来源: 求医网

  内伤脾土,外感湿热,饮食劳倦等都有可能产生湿热病,所以说湿热病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湿热时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热重以清热为主,在这一原则下,患者在根据临床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有助提高疗效。中医药是治疗湿热的常见方法之一,下面来了解一下湿热的中医药治疗:

  1、芳香宣化法

  证见:头晕身热,周身酸沉乏力,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而滑,脉濡滑。

  药用:此湿温初起之证,宜芳香宣化方法,鲜佩兰10克(后下),大豆卷10克,鲜藿香10克(后下),嫩前胡3克,川郁金6克,白蒺藜10克,姜竹茹10克,制厚朴5克,川黄连3克(研冲),通草3克。

  2、宣肃疏化法

  证见:咳嗽痰多,胸中满闷,大便不通,小溲赤黄,舌苔黄垢而厚,脉象孺滑,右关尺滑且有力。

  药用:前胡3克,象贝母12克,杏仁泥10克,香豆豉12克(布包),山栀3克,炙杷叶12(布包),黄芩10克,保和丸15克(布包),焦麦芽10克,枳壳3克。

  3、辛开苦降法

  证见:头晕且胀,胸闷而周身酸楚,漾漾泛恶,大便不畅,小便赤黄,苔白滑腻,脉濡滑而沉取有力。

  药用:白蒺藜10克,佩兰叶12克(后下),白芷3克(后下),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研冲),炒苡米12克,白蔻仁12克,赤苓12克,滑石12克。

  4、泄化余邪、轻通胃肠法

  证见:大便不通,腑气不畅,腹中不舒,舌苔腻根黄厚,脉象濡滑,右侧关、尺滑且有力。

  药用:白蒺藜10克,粉丹皮6克,香青蒿1克,枳实3克,鲜杷叶12克,保和丸15克(布包),全瓜蒌30克,知母6克,炒苡米12克,山楂炭12克,杏仁10克,茵陈12克,白蔻仁末0.6克、生熟大黄末各1克,上三味共研细末装胶囊,分两次汤药送下。

来源资料:《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查看更多关于“湿热的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腹部
相关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粪便红细胞、尿常规、肝功能检查
常用药品:
川厚朴、陈皮、木香、苍术、法半夏
相关疾病:
湿疹、石淋、痢疾、黄疸

湿热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