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皮下结节的常用方法

时间: 2015-06-08 17:18:19 来源: 求医网

  皮下结节在肘、膝、踝关节及椎骨棘突、枕部等附近出现硬而无痛的小结节,结节由米粒大到杏仁大不等,与皮肤无粘连,无炎症现象。病理学检查可看到类似心肌炎出现Aschoff小体的巨细胞,临床上皮下结节也是出现于伴有心脏炎的病例。皮肤表现为多种形态,常为丘疹、结节、斑块、红皮病、银屑病样,疤痕性肉样瘤,色素减退及秃发损害。皮损不对称地分布于面部及 四肢等处。皮疹坚硬触之有弹性,逐渐扩展至皮下,累及整个真皮的厚度。表皮的变化不明显,可以略微变薄、变色,毛细血管扩张及少许鳞屑。常常是淡红色至紫褐色,不溃破,无自觉症状,皮下结节的诊断要点如下。

  1、临床特征:

  (1)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2)以反复发作与成批出现的皮下结节为特征,结节有疼痛感和显著触痛,消退后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着;

  (3)常伴发热、关节痛和肌病;

  (4)当病变侵犯内脏脂肪组织,视受累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症状。内脏受累广泛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大出血或并发感染。

  2、病理诊断:皮肤结节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可分为三期:

  (1)第一期(急性炎症期):在小叶内脂肪组织变性坏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伴有血管炎改变。

  (2)第二期(吞噬期):在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吞噬变性的脂肪细胞,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泡沫细胞"。

  (3)第三期(纤维化期):泡沫细胞大量减少或消失,被纤维母细胞取代;炎症反应消失,纤维组织形成,为纤维化期。

来源资料:《国内农村医学杂志》 2005年 第3期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皮下结节的常用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螺旋CT检查、CT检查、尿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复方环磷酰胺片、秋水仙碱片、阿司匹林缓释片
相关疾病:
结节病、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

皮下结节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