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出血性梗死有哪些具体原因

时间: 2015-06-08 15:21:17 来源: 求医网

  脑部出血性梗死又称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脑部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如下:

  1、栓子迁移和血管再通由于出血性脑梗死多数是由于脑栓塞引起,引起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栓子迁移”学说,血管内的栓子破碎并向远端迁移,此时远端的血管由于已发生缺血、坏死,在血压的作用下破裂出血而形成出血性脑梗死。当栓子引起血管闭塞后,由于正常纤溶机制影响,使栓子随即崩解,加之脑缺血后造成的代偿性血管扩张,使栓子向闭塞血管的远端推进,因此在原缺血区因受缺血损伤的毛细血管内皮渗漏,当再灌注后受强力动脉灌注压的影响,造成梗死区的继发性出血,这种出血可以很广泛。Fisher认为,尸检几乎所有的栓塞灶都可有小灶性出血。

  2、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脑CT扫描、脑MRI检查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大范围水肿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大面积脑梗死好发于颅底Willis环的前半部分,栓塞面积按Pullicino计算法,15ml以上为大面积栓塞。

  3、其他:①颞叶沟回疝形成过程中压迫大脑后动脉,引起颞叶下部出血性脑梗死。②静脉窦血栓引起散在的血管渗血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出血性脑梗死。

来源资料:《放射学实践》 2011年 第6期


查看更多关于“脑部出血性梗死有哪些具体原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颅脑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脑多普勒检查
常用药品:
安宫牛黄丸、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溶栓胶囊、脑得生片
相关疾病:
肺真菌病、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老年人心脑综合征

出血性梗死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