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述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4-11-24 17:04:08 来源: 求医网

  心功能不全系指在正常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夜尿增多、头痛、头晕乏力等。专家指出,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患者在治疗该症时,一定要注意。

  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1.心肺气虚:心主血,肺主气,气血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咳嗽日久,肺气受损,致心气不足,血脉不畅,可出现心悸、气短、唇紫等;若心气虚衰,血脉不畅,则肺失肃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湿阻肺,则呼吸喘促、憋闷气短、咳吐泡沫痰涎或咯血。肺气不宣则水道不通,津液蓄积而为水饮,外溢肌肤,发为浮肿,甚者可出现元气虚脱、阴阳不相维系,可见冷汗淋漓、面色灰白、口唇紫暗、神昏脉微等危重证候。

  2.心脾肾虚:心气虚日久及肾,后天脾胃受损无以充养先天,均可使肾阳不足;久病肾虚,肾阳虚难以资助心阳、脾阳,终可致心脾肾阳虚弱,阴寒内生之证。临床上见到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肾不纳气,则呼多吸少,气短难续;阳虚则水不化,可见夜尿较多,白天尿少浮肿,甚者水气上逆,凌心射肺则心悸、、怔忡、咳喘倚息不能卧,咯吐泡沫样痰。

  3.气阴两虚:气虚日久,阴津生成减少;或长期治疗过程中过用温燥、渗利之品损及阴津,形成气阴两虚或阴阳并损的证候,可见心悸、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脉虚数等。

  4.血阻水停:心主血脉,心气虚,血行不畅则淤血内生;疾病后期,肺脾肾均伤,肺为水之上源,虚则水的通调不利,脾主运化水谷,肾主水液,司二便,三脏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紊乱,停积于内,泛溢于外而成水肿。另外,血淤则水停,水停则血阻,二者可并存而为病。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讲述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
患者部位:
胸部
相关检查:
体检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
常用药品:
心宝丸、硝酸甘油片、卡托普利片、德瑞宁
相关疾病:
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肺水肿、肺心病

心功能不全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